1896年陈芝美出生在福建省古田县二保村,后定居于福州。1908-1915年就读于教会创办的鹤龄英华书院。毕业后,任福建道学院英语与体育教员,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教育学,1918年获学士学位后受聘于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任学生部主任干事。1921年赴厦门大学担任教育学副教授、教授。期间,由于教育成绩卓著,母校康奈尔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陈博士先后担任过英华书院校长、福建省基督教教育协会会长、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董事长、协和大学副董事长、福建省防治麻风协会会长等职。解放初期,陈芝美博士担任过福州抗美援朝会基督教分会会长,先后当选为福建省和福州市人民代表,福建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宗教工作组组长、福州市政协常委等职务。
英华书院的教育家
英华书院是1881至1952年间美以美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创办的,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教会中学。1928至1948年间,陈芝美博士担任首任华人校长。到任后,他励精图治,变革创新,提出三点重要的教育理念,即爱国教育、英才教育和爱的教育。爱国教育即把英华从为外国人培养在华雇员转变为振兴中华造就人才;英才教育是要创办第一流的中学,培养第一流的学生、第一流的人才;爱的教育体现为用“家庭化精神”来办学,主张“爱教育如生命,爱学校如家庭,爱同事如手足,爱学生如子弟” 。陈芝美校长赞成政府收回教育权的主张,支持重新组织校董事会,并向省教育厅申请立案。随后,他加强师资力量,聘请陈遵统等名师担任国文科教学,改变以往汉文教学水平差的状况;继续用外国教师担任英语学科教学,并坚持在课堂上用英文授课。他加大教学管理,要求学生应在平时用功,不能在期考前突击学习,学期成绩若有两门主科不及格者则留级。除了抓好学生课堂学习外,他还重视课外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运动会;建立导师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自由参加与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校经常举行学术讨论会、作文比赛、演讲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实学生生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德育的陈芝美校长,对犯错的学生,不姑息迁就,也不粗暴训斥,通过爱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知过而改。英华书院坚持严格教学和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70%毕业生考入大学,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免试入学燕京大学等知名学府。
陈芝美校长先后六次赴美筹募经费,组织校友部,发起“十万基金”运动。正因为他多方多次募捐,才能够为书院增建教师宿舍,充实图书馆藏书和实验室设备。在英华任职的二十年,他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使书院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高级中学,其治校与办学理念也深得人心,被赞为杰出的教育家。
革新宣言的参与者
“1950年7月28日,定名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即三自革新宣言)首先在上海发表,表达了中国基督徒要走自治、自养、自传(三自)道路的决心。40名基督教领袖担任该文件的发起人,向全国基督教信徒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赞同这一文件者签名。”随着革新宣言的登载,革新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福建教会在陈芝美博士等四位发起人及众牧长带领下,为摆脱西方基督教差会的控制,改变教会的“洋教”形象,实现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而参与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爱国爱教运动。
在三自革新浪潮中,陈芝美博士始终积极响应,身体力行,为按三自原则办成独立自主、荣神益人的教会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支持革新运动中,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频频出现:由于中国教会坚持三自原则,美国政府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财产,对此,福建各地教会纷纷组织集会与游行,福州英华书院、福建协和大学等师生在陈芝美校长的组织与带领下举行了反美爱国大会,并发表宣言声讨。1951年7月,福州教会组成以薛平西、陈芝美为领导的控诉运动委员会,召开大、小型控诉会100多场次,表达今后实现教会自治、自养、自传的决心。当时福建全省拥护三自革新宣言的签名人数为12122人,居全国第二。1956年,陈芝美博士积极参与联合福州市基督教各宗派工作,组建福州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并担任第一届主席。
抗日救亡的爱国者
当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芝美博士组织师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并带头捐款,积极支援抗日前线。1937年日本战机轰炸福州,他发表了“日本炸弹可以炸毁英华校舍,但关不了英华大门”等重要演说。翌年,陈芝美博士率师生将英华书院迁于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由于福州被日军占领,书院经济来源锐减,他想方设法到处筹募经费,号召学生团结互助、生产自救。他还带头降低薪金,在最困难的日子主动不拿薪水;与全校师生同甘苦、共患难,发动师生开源节流,发动学生开荒种植瓜果和砍柴,派人到泰宁购买廉价大米,自制教学用品,做到开源节流;设立互助会,为贫寒子弟减免学费;建立学校储蓄所;学生宿舍设校鉴,与学生同住,聘请女员工,为学生缝补衣袜;建立哲明医院,及时救助患病师生等等,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后,陈芝美与许多学生、家庭失去了联系,断绝了经济来源。面对这种困难局面,陈校长以洪亮的声音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布:“在这里,学校就是你们的家庭,我既是你们的校长,又是你们的家长;只要我有饭吃,你们也有饭吃。”寥寥数语坚定有力,安定了学生的情绪,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与坚持学习的信心。
英华书院迁洋口镇的八年期间,陈校长率领师生在潜心教学读书之余都置身于革命斗争的浪潮之中。1938年至1939年初,英华组织“民众歌咏团”,1939年春成立了“中共英华特别支部”,1940年夏组织了一个“秘密读书会”,唤起民众共同投入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行动中去。英华师生还组织晨呼队,清晨沿街呼喊口号,以唤醒民众,共同抗日救亡;教唱抗日歌曲、出街头漫画墙报、开展扫盲教育等活动,把洋口的抗日救亡活动推向新的高潮。陈芝美校长培养了许多英华学子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就有24位,他们英勇献身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陈芝美校长一生的见证如云,作为虔诚的学者型基督徒,他不仅教导后学之辈追求美善、爱国爱教,更是严于律己,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