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基督教爱国故事丨《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洪煨莲》](http://fzqht.com/wp-content/themes/justmedia/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洪煨莲教授1893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闽侯),是著名的基督徒历史学家、教育家。他先后担任燕京大学教会历史助理教授、教授、文理科长(教务长),创办了文理科研究院,任院长、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洪煨莲与邓之诚、顾颉刚三人并称为“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三大名师”。他博闻强识,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及中西文化交流,特别是燕京大学改革发展、图书建设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主要论著有:《引得说》《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英文专著)等。
幼年时,洪煨莲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10年进入基督教创办的福州鹤龄英华书院学习,信仰了基督教。洪煨莲对待这份信仰是认真且比较热心,曾一度想要做牧师。1915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进修,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和神学学士学位。与当时许多留美中国学生一样,他怀着报效祖国、振兴祖国的理想抱负,与陈鹤琴、涂羽卿、刘廷芳等基督徒组织成立“兄弟会”,后与另几个兄弟会合并为“成志社”。洪煨莲受基督教的博爱、接纳、务实思想影响,使他既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放眼世界,又有真实的爱国爱民情怀。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实践他的信仰,热爱祖国、爱护学生、尊敬同事;他融会贯通中西文化,热心于祖国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1920年至1922年间,洪煨莲在美国巡回演讲一百多场,争取获得美国友好人士的支持,筹款援助中国抵抗日本强占中国青岛。1928年哈佛大学邀请时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洪煨莲赴美讲学,洪煨莲充分利用授课之余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里寻找、收集中国近代史料,研究历史治学方法,为中国史料添砖加瓦。他提供的德文《蚀经》,为我国研究计算日蚀日期经过地点、辨别研究史料真伪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工具。
洪煨莲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毕生致力于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事业。他经常思考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学问融入大学教育的框架之中,在他看来,一股脑将中华文化学问归入“国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而应该将古人留下来的宝贵东西分成:语文、数学、科学、人文四大类。中国的考古、艺术、哲学、宗教等学科都应该与相对应的西方科目结合在一起来教学。他于1928年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精心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注意国内外新版书刊和明清史志善本图书的采购,在图书目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洪煨莲非常重视工具书的编纂与应用,自创“中国字庋撷法”,著《引得说》,用以编纂各种引得。在他的主持下,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纂经、史、子、集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为学术界提供了很大便利。为《引得说》所作的《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文字从数万言到近十万言,考订有关学术源流、汇集相关论述、论述版本流传演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洪煨莲对于杜甫的诗与生平、《蒙古秘史》《史通》等也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学术界评论洪煨莲的论著说:“考证详明,行文干净,粲然可观。更要紧的是每每在严谨的文字背后可以读到一颗温热正直的心,可以想象一个敦厚诚朴的人。”此评价从深层上看,实乃源于洪煨莲从小受基督教信仰和家庭教育的熏陶影响——要做个热心、正直、淳朴的人。
基督信仰的教导侧重于在生活中活出信仰。洪煨莲先生在其工作中和生活中就是如此,践行信仰爱众人,发挥专长护史料。他把信仰上抽象的爱神行在具体的爱护学生和国家的历史史料中。1925年的一个夜晚,洪煨莲的学生王近仁突然打电话要见他。一见面,学生王近仁便跪在自己的恩师洪煨莲面前说:“我是卖国贼,你得救救我。”洪煨莲赶忙将他扶起来,“别说胡话,你一个穷学生哪里有卖国的资格。”原来,学生王近仁为维持学业,请假给一个哈佛来的美国人华纳当翻译,华纳提出由王近仁安排去敦煌莫高窟研究佛教古物,在这过程中,美国人华纳想借着王近仁的帮助偷窃敦煌壁画的史料。得知这些情况后,洪煨莲一方面安慰鼓励学生王近仁做自己该做的事,一方面联络会见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安排沿途必要的安保接待和史料保护工作。这样,他既保护了自己的学生不误入歧途,又保护了国家重要的历史史料。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历史学专长教授,洪煨莲非常重视历史资料保护的同时,也善于发现与培养人才,积极推动历史学研究工作发展。在燕京大学历史系讲坛上,他积极培养一支具备世界观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人才,将璀璨的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精髓传承下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专家,包括郑德坤、齐思和、瞿同祖、周一良、杜洽、冯家升、聂崇岐、翁独健和王钟翰等人。对于那些可塑造的学生,洪煨莲鼓励并尽量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深造的机会,比如福建的翁独健在语言方面有特别的恩赐专长,洪煨莲就帮他联系哈佛大学,推荐他赴美深造。
洪煨莲淡泊名利,不争官权,“为的是可以专心治学,并为学生授业解惑以终其一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夕,燕京大学即将复校,当时可担任燕大校长的人选是他和陆志韦二人,在决定校长人选之前,洪煨莲诚恳向陆表达自己无心任校长之职而乐于支持其出任燕大校长。
洪煨莲为人坦坦荡荡,在列强面前绝不低头。抗日战争初期,北平沦陷,燕京大学被日军占领,不久后燕大校园成为日军医院。洪煨莲和邓之诚、蔡一谔等都被捕入狱,虽然他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但洪煨莲用他坚定的爱国心、诚实的心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洞察力,在精神上彻底征服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在受审讯时,洪煨莲凛然大义面对审讯的日本军官。作为被捕的囚犯,受审时是要向日军官行鞠躬大礼,当洪煨莲受审时,因为其基督信仰不向人跪拜,所以绝不行向日军官鞠躬。当日军官问他是不是抗日分子时,秉承圣经的教导“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5:37),洪煨莲毅然地说:“是!”但他同时也说:“我不仇视日本人民……但我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战争什么时候终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总有一天要终了。战事结束时,日本人民是要受苦的。”“我可怜日本人民,因为他们受军人哄骗了,当他们有一天觉醒时,便会发现所有的宣传都是假的,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完全是骗人的话……”在第二次被审时,他被要求向太君鞠躬,洪煨莲仍然拒绝,令当时审讯洪煨莲的日本军官肃然起敬。燕大师生们非常钦佩洪煨莲的气度,他们常说:“大学府需要一流的有品有学有识的人才,兼而有之者惟洪师也。”在被关押监狱期间,洪煨莲还发明了肢体语言和声音密码,帮助同仁们向外面传递消息,躲过日伪军的眼目和迫害,最终这些教授们安然获得释放。
抗战结束后,满目疮痍的燕京大学实在需要学术的发展和校园的重新建设。适逢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要授予洪煨莲文学和神学博士学位,而哈佛大学亦邀请他前往讲学,洪煨莲遂于1946年4月离开北平前往美国。之后不久,国内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爆发,因形式所迫,洪煨莲无法回国,这令洪煨莲极其痛苦。最后,年过半百的他只好选择生活国外。他虽身在海外,仍心怀祖国,他常对朋友们讲:“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是我父母之邦。”
在三十多年的海外生涯中,有人说洪煨莲在美“不问世事”。事实上,洪煨莲心中始终惦念的是他的祖国和学生们。在美期间,洪煨莲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整理唐诗,他在哈佛大学开设杜甫课,而且在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夏威夷大学等高校演讲时,也都以赏析杜甫的作品和品格为主。他将自己多年来研究杜甫的成果整理成书——《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改革开放以后,洪煨莲吩咐国内的学生、好友将自己多年典藏的书籍赠送给图书馆和博物馆,同时将许多名贵古砚台等物品赠予学术上有成就的学生们,希望自己的学术后继有人,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福建基督教爱国故事丨《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洪煨莲》](http://fzqht.com/wp-content/themes/justmedia/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