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拓展:诗篇102篇

读经拓展:诗篇102篇
读经拓展:诗篇102篇
诗篇第102章


读经拓展:诗篇102篇
壹、结构分析

背景:

本篇为诗人在苦难当中,向神祷告倾吐苦情之作品;因为中段部分插入:百姓虽然被掳,但是仍然相信神会建造锡安的内容,所以我们相信写作时间年代应为被掳时期的末年。


结构:

一、个人:求主顾念苦情(诗一零二1-11)

  1. 求主顾念(诗一零二1-2)

  2. 身陷绝境(诗一零二3-5)

  3.孤单无助(诗一零二6-8)

  4. 悲伤懊悔(诗一零二9-11)

二、国家:求主怜恤锡安(诗一零二12-22)

  1. 怜恤临到(诗一零二12-14)

  2. 建造锡安(诗一零二15-17)

  3. 传扬神名(诗一零二18-22)

三、个人:信心胜过恐惧(诗一零二23-28)

  1. 愿得长寿(诗一零二23-24)

  2. 颂扬神名(诗一零二25-28)


读经拓展:诗篇102篇
贰、问题思考

问题: 

本篇从第一节的哀求:“困苦人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到最后一节的自信满满:“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他们的后裔,要坚立在你面前。”(28)这当中,诗人的心境经历怎样的改变?其改变,对我们今日的信仰生活有何借鉴?


参考答案:

1、若我们反复、认真阅读本篇诗歌多遍,就会发现,本篇中有一个主线:“我(诗人)的年日”与“神的年日”之对比,我们可以对比如下几节经文:

【诗102:3】 因为,我的年日如烟云消灭,我的骨头,如火把烧着。

【诗102:11】 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干。

【诗102:12】 惟你耶和华必存到永远。你可记念的名,也存到万代。

【诗102:23】 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

【诗102:24】 我说,我的神阿,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数世世无穷。

【诗102:26】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

【诗102:27】 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诗102:28】 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他们的后裔,要坚立在你面前。

2、如此,我们就会明白诗人的心境为何会从低谷走向高峰了:

(1)1-11节,是诗人站位于个人角度,求主顾念他的苦情。在这段中,诗人用了九个比方(使用了“如同”、“好像”等词眼)来表达他的苦情,他想到自己年日短少,便觉得万念俱灰;

(2)12-22节,是诗人站位于国家角度,求主怜恤锡安,使百姓从被掳之地返回耶路撒冷。这原是可期待之事,但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年日,似乎又惊出一身冷汗,他恐怕自己不久将离世,无法看到重返故土的那一日;

(3)23-28节,是诗人又站位于个人角度,用信心战胜疑惧。在这段中,虽然一开始诗人也是恐惧自己年日的短少(23-24),但到了24节下半节,诗人笔锋一转,从个人的日子短少想到真神的年数无穷,一下子形成一个极其强烈的反差;实际上这样的反差早在12节就已经埋下伏笔(“惟你耶和华必存到永远。你可记念的名,也存到万代”),但是当时诗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

3、回过头来,诗人正是在神的永无穷尽与人的短促人生之对比中,走出信心之路:虽然我自己年日短少,我可能看不到复国,但是子孙可以;也就是说,神的应许早会都会实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既然如此,那还着急、难过什么呢?诗人最后道:

【诗102:28】 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他们的后裔,要坚立在你面前。

4、一言以蔽之,诗人从低谷走向信心的高峰,在于诗人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他的眼光从短暂的眼前迁移到久远的历史当中。

5、这个给我们今日的借鉴是:一个人身上拥有一种历史意识、有着广阔时空感是非常重要的,广阔的时空感会安抚人心,让人觉得眼前受到的一点挫败其实算不了什么,也会明白自己算其实不了什么。


(15)